翟万益作品
甲骨文是在特定的时限内,由特定的贞人完成的,他的刻制工具也是特定的,刻制的材料面积也是有限度的,刻制的手法是有传承的,文字的大小也是有规范的,在这一系列的特定因素之下,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殷商甲骨文典范。时隔几千多年之后,文化语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人制造甲骨的特定因素多数已经消逝了,甲骨文字引入书法领地之后,以纸取代了龟板,以笔取代了刻刀,用具有书法本质属性的工具材料再现甲骨书法形质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来解脱它的局限,使自己的创作获得空前的自由。
殷人的契刻,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并且有着自己本身的历史承传,个性的张扬是极其有限的,刀痕线的宽度随着文字大小略有变化,其比例似乎没有改变。这些定势我们全部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只能是一种低能的重复而已,所以当我们对甲骨文字的结构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进行变异,在表现风格特征的关键因素上注入自我理想。甲骨文的起笔收笔,作为刀刻文字,单刀直入直出,没有使用藏锋收锋,在我们的创作中,必须借鉴大篆、小篆或隶书的笔法,以至更广泛意义上的笔法程式,加以丰富,绝不能对经典墨守成规,沦落到复制原版的境地。笔画的起伏变化,甲骨经典作品中只是一种单调的叙说,我们要完成自己的课题,完全可以借鉴现存的一切线条形式,通过自己笔法表现出来,同时加大墨法的变化,廓大审美内涵。比如说,甲骨文字加大到径寸、径尺、径丈,能不能把涨墨用到一种极致,把个人创作的激情通过墨渖飞溅喷薄出来,真实地留存在纸面上,引发审美客体的互动感染,是我们创作中反复实验的一个内容。逐渐提高甲骨文书写的一种张力,使线条的流动迸发出强烈的呼唤,以此震撼读者的心灵,让新的笔墨穿透历史和当代,树立新的审美形象。结构的变异,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中国文字的生发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变异的过程,从甲骨到小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只是我们应该适度掌握自己创作变异的幅度而已,幅度过大,就超出了甲骨的范围,转入了另外的字体,变异幅度过小,又近同了甲骨经典,进入了复述,在这一轴线上,自己截取那一个范畴,需要不断的试验,结构变异作为中国书法创作的一个变量,正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甲骨自身变异无论在殷商或者在当代都有着宽广的界域。
我们目前对甲骨的章法站在学习的角度,可以说未尽其于万一,从现存的龟板来看,不难发现,一块龟板一种章法,极其自由活泼,尤其是周原甲骨,更是别出心裁,达到使我们难以想象的境地,我们能达到商周人那样的随心所欲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如果更上层楼,将是一种空前的开拓。
甲骨是一种占卜文字,从内容到程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其内容对书法已经没有参考的价值,历史研究只是从对内容的研究中了解当时王室的一个生活侧面,加深对那个历史时段的认识,我们今天要再行创作,必须对自己要书写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撰。我在创作过程中,全部采用自撰诗联的做法,这样在创作过程中就会主动避免甲骨中阙如的文字流入自己编撰的诗句或联语,坚决杜绝文字的下借或杜撰,保持文字的纯正性。一幅对联编撰起来还比较容易,字数少一些,难度不大,一首诗写起来,避过了阙如的字,造出顺畅的句子已经很难,再要求押韵,要求符合平仄,的确是难上加难,唯其难,意义亦在于斯,乐此不疲更在于斯,到目前我已编撰甲骨联语近千条,作甲骨文诗二十余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甲骨的不断学习,编撰出一本《甲骨辞韵》,以助同好之需。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