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江,57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自幼酷爱并自学书法的他,擅写楷草隶篆等多种书法,精通仿毛体书法,并在毛体书法中融入自己创新的书写形式,几十年间屡获殊荣。曾师从启功先生,被誉为“中华仿毛体书法第一人”。
记者手记
采访王虎江是在他的工作室的小院里,淡淡的墨香味和眼前这位沉稳内敛、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子很搭调。
随手写下我的联系方式给他,王虎江却夸我字写得好。
“三个字和几个数字而已,哪里好?”我问。
“布局好。”王虎江常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说字如人,每个字都会有最出彩儿的地方,哪怕是一个笔画。“我这么多年就是在纸上博采众长。”
王虎江请我吃了碗加醋的打卤面。操着满口山西话的他沉醉在那些与毛体书法有关的往事中,时而安详,时而激昂,时而亮嗓唱起红歌。
他说只要自己想起书法,生命就能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6岁与书法结缘
王虎江从小在山西榆社长大。爱上写字,还是在他6岁那年。
1958年“大跃进”时期,一时间各地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宣传画和巨幅标语。那年冬天,6岁的王虎江在家门口玩石子儿,抬头忽然看见有人踩着凳子,正往他家房子的墙上写着几个巨大的红字。王虎江觉得好玩,笑痴痴地看着:“叔,你画的字真好看。”那人说:“字可不是画的,我是在写美术字‘五谷丰登’。”其实那时的小虎江根本不懂这四个字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中年男人低头见王虎江还在那里看他写字,便说:“你要是喜欢,干脆在这帮我端墨碗吧,我给你果丹皮吃。”
于是,小虎江愉快受命,端了好几个钟头的墨汁,流着鼻涕,脸蛋和小手都冻得通红的他握着两块果丹皮回家了。事情过去了,果丹皮也吃完了,但小虎江的脑子里却对写字念念不忘。
1964年,初中毕业的王虎江在榆社的一个公社当通信员。当时公社有个窦秘书特别爱好书法。一天下班后,王虎江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一本颜体字帖,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正式的书法字帖,整整看了一个晚上。后来,窦秘书得知王虎江也喜爱书法,便送给了他一本颜体字帖,于是王虎江痴迷地练起了毛笔字。
立志自学毛体书法
渐渐的,每日练书法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可是仅凭一本颜体字帖是远远不够的,王虎江经常到新华书店转悠,希望可以买到几本其他字体的字帖。但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无疑是天方夜谭。
直到王虎江18岁那年,他无意中捡到了“千金宝贝”。那是他在一所中学查看图书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本字帖——狂草祖师爷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从此,他每日都要捧着这个“宝贝”仔细端详,通过字帖与怀素大师对话,在之前自学颜体的基础上,一丝不苟地学起了怀素的狂草书法。
记得1971年12月26日,毛主席78岁生日的那天,全国统一发行红太阳系列图书。天很冷,书店还没开门,王虎江早早地就等在了大门口,为的是买到书店中那本仅有的《毛主席诗词36首手书本》。如获至宝的他欣喜若狂,白天看、夜里看,一遍又一遍,深深地爱上了这36首诗词,更爱上了毛体书法。“我终于在自学的路上找到了一位好老师。”王虎江回忆。从此,他开始苦练毛体狂草书法。“实际上,毛主席当初也是练的怀素的草书,后来逐渐融入自己的风格产生的毛体书法,在这点上我和他老人家可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啊。”
一段时间后,王虎江深深认识到学习毛体书法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而且不易出成绩。“它就像座奇峰,后人想要超越简直太难了,眼下要做的就是如何接近山峰,如何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王虎江意识到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他必须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刻苦习练,心里暗自下决心要在20年内实现这个目标。
在书中与毛泽东做朋友
其实有不少人都练过毛体书法,但都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儿。王虎江说原因就是在仿一个人的作品时,如果心中只是想着如何能临摹得跟它百分之百一样,那么最多就只能做到形似,那种“魂”却是游离的。如果作品没有了“魂”,再形似也注定失败。想要做到形神兼备确实很难很难。
为了抓住毛体书法的这种“魂”,除了摸清原作者的用墨习惯、进行美学分析外,王虎江要求自己像了解一个朋友那样,熟知毛泽东的全部历史——生活琐事、革命故事以及每篇诗作的历史背景和趣闻轶事。王虎江买了大批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力求从多角度把握毛泽东的性格特征。“心境有了,你就成功大半了。直到现在,我还在不停地从各种媒介了解他老人家,想要完完全全地了解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呀。”王虎江说。记得最初在仿毛体时,王虎江总是自己把房门一关,研好了墨,摊开一张宣纸,在桌前右手握笔,笔尖在砚台上蘸了又蘸,酝酿情绪,却迟迟不肯下笔。有时一站就是一天。
时间长了,王虎江能够牢牢地记住毛体书法作品中的谋篇布局、每个字的笔风以及相同字在不同诗作中的不同写法,常常提笔就是一大篇,“宣纸可不等你在上面停顿,你必须做到思维流畅、情绪激昂、笔随心动。”
渐渐地,王虎江开始在临摹毛体的基础上追求变通,追求谋篇布局、字体结构和笔墨浓淡。例如《沁园春·雪》最多见的是竖纸横排的形式,一天王虎江兴致极高,把这首诗改写成了横纸竖排,毛主席生前从没用过这种形式。一些书画界的朋友看过都觉得很有创意,虽然布局、字的大小都有变化,但毛泽东书法神韵犹存。
几年来,在三次全国仿毛体大赛上,王虎江都获得了第一名。
最感谢恩师启功
王虎江在苦练毛体书法的同时,还在挑战另一座山峰,就是习练独具自己风格的行草书法。“书法是有灵性的,一通百通,有了仿毛体的基础,我的行草进步得很快。”在当时山西的诸多书法比赛上,王虎江屡获殊荣,得到了书法界的认可。
1993年王虎江从山西老家调到了北京一个杂志社工作。直到1999年,他都是自学书法,字帖就是老师。
那年9月,经朋友介绍,王虎江带着6幅仿毛体作品和自己风格的作品找到了启功先生。他忐忑地站在一旁,谁知启老看后十分欣喜,拍着王虎江的肩膀说:“你可以出一本仿毛体的书了。”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对王虎江几十年的肯定与莫大的鼓励。启老当场题写了《中华仿毛体第一人·王虎江仿毛体书法精品集》、《王虎江书法精品集》的书名。
记得启老说:“你的书法很流畅,但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把仿毛体和自己的风格区分开,你会成功的。”内向的王虎江诚恳地表示想拜师启老,“你喜欢,就来吧。”启老笑着说。
2005年春天,王虎江拿着准备出书的书稿来到师傅的病榻前,请恩师过目。虚弱的启老坚持看完欣慰地说了句:“毛体字和你自己的字写得都很好。”
2008年8月8日,启老题写书名的9年后,王虎江的仿毛体书法又上了一个台阶,他觉得是时候出书了,并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作序,沈主席用了一句“与毛泽东本体书法真可有真假难辨之势”,评价相当高。
王虎江很庆幸自己的这种痴迷,他说这只是跟随毛主席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