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12月2日,“秦国仁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了来自内蒙古的书法家秦国仁50件精品力作。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了他书写的杜甫诗《望岳》书法作品,成交价9.5万元。
纵观秦国仁的书法作品,大致可分为行书、行楷、碑意样式。
行书,是当今书法实践者最喜爱的一种书体。秦国仁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生活的那个年代前后的几种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或形式加以综合,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你若在他的行书中看到一种犀利的笔锋、错落的造型、摆动的章法,那便是他融合了汉魏晋唐时期的不甚规范、明显带有民间意味的简牍、写经、魏碑等元素的结果。这种综合,一方面使得秦国仁的书法赢得了“自我”,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艺术“新创”的某种方式与效果,特别是由之带来的视觉张力。
如果说在秦国仁的行书中,以文人士大夫创造的经典书风的痕迹相对不易见到的话,那么在他的行楷中,它便明显起来。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颜体。由中唐文人大臣颜真卿创立的楷书,早就不再仅仅是一种书法样式或风格,它已是一种精神或人格风范的象征。秦国仁大约受到此种风范的感染,所以他平日的笔墨实践尽管不屑于在古人的身后亦步亦趋,但对于由颜真卿创立的某些用笔、结字法则,他更多的是认同。于是,我们在他的笔下,看到的不再是那么方折杀伐、左冲右突,而是圆融饱满、端庄匀整。从技法上讲,这是作者将用笔的侧锋转为中锋、结构的俯仰错落转为平正匀称的结果。当然,作者的那份情绪还在,只不过更多地隐藏于笔底而不是露于表面。
魏碑,或说融合了北碑意味的自由书体,大约是最具秦国仁个性特色的书法样式。当他在创作此种样式时,最富情绪,最为自由。可以说,秦国仁平时对艺术与创新的理解,对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的把握、对它的挚爱,都倾注其中。所以,在他作品中,此类样式最为普遍。
一如秦国仁其他风格的书法,在碑意样式的作品中,我们仍然看不到明显的取法或效仿对象无论墓志或造像,我们都无法得知他的“异想天开”是从哪一块断碑残碣获得的启发,但上下打量,又的的确确走的是“碑学” 一路:用笔硬直、刚狠,并不时流露隶意;结构聚散反差明显,注重变形夸张……
不止于此,除了魏碑,他又将诸如《好大王碑》、《广武将军碑》等魏晋时书风拙朴的碑版或摩崖石刻的一些性格元素融入其中,以对比、反差、失衡等等手段来强化作品的效果,以期达到出人意料之目的。
现代美学曾有一个“陌生化”原则,意即艺术家应该善于利用现存的或新创的手段,为作品制造一种新奇的形式效果,从而使“创作”不再是“轻车熟路”,“作品”也不再是“似曾相识”,一切被“陌生化”了,它对观者产生出一种新异的刺激,一种新的审美欲望或冲动便由此被激发出来。正是由于此种原因,那些看去并不通俗,甚至较为怪异的艺术形式或样式,有不少时候,比起通俗的形态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书法的墨线虽是从秦国仁的笔底写出,但它们却萦绕在他的心头。为了更好地抒写心中的这份珍爱与虔诚,他不仅向古代的碑帖、向逝世千百年的先人学习,还踏遍神州,寻访名师,聆听教诲。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潜心实践中,他渐渐心手相应,心绪源源不断地从毫端流淌而出。不求精致、不求华美,只凭一份拙朴、一份真率,便将一个北方汉子的豪情与挚爱挥洒而就。或许,他还有遗憾,还有曲折,还有种种言不达意的困惑,但书法是他显现自我,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看法的最为理想的手段和工具。他因此而忧、因此而乐,他的生命也因此而充实、而丰富、而强健…… 文/马 啸
【链接】 秦国仁,1968年生,蒙古族,内蒙古青年联合会委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8年,秦国仁拜于恩师杨鲁安先生门下,先后得到当代著名书法大家沈鹏、欧阳中石、王镛等亲点。2006年,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名人称号;2008年3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秦国仁书法集》;2009年11月,其作品收入雅昌艺术网“秦国仁官方网站”;2009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二号厅举办《问墨·秦国仁书法展》,其作品《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对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0年5月由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秦国仁书法集》;2010年其作品入选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和谐颂·“艺术与和平”书画作品集萃》,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开馆日向世界各国贵宾馈赠。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