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半酣差近古 诗缘独学不名家
张坤山作
张坤山较早活跃于国内书坛,上世纪80年代初,其作品便入选了全国展和河南举办的国际书法展览,此后,曾数十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一系列重大权威性展览,多次在一些有影响的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奖。先后出版有《张坤山书法集》、《张坤山书法艺术》、《张坤山书法论谈》、《张坤山书法文集》等多部专著,撰写并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书论文章,影响广泛。从1991年至今,他曾连续三届被选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张坤山以碑学为宗,经过数十年艰辛的磨砺耕耘,已成就斐然,他在碑学领域的成功体现着当今书坛碑学领域创作的某些观念和信息。
他书法的特点是:古朴、大气、奇肆、生辣。古朴是其书法创作的核心,表现在作品取法高古,气息醇厚,古风古意古味蕴藉其间。他对传统的理解,定位在书法的传承性和古典性,认为只有将书法写“古”,才能领略和展示书法的真谛。
大气则体现着其书法字势格局的气概和张力。其作大气开张,构式开阔,不斤斤计较于细微点滴之处,而重其谋篇布局乃至作品所旨在表达的理想和情感,它不是文人雅士般的闲逸情绪的反映,更多的是对人之心灵世界情感活动的调动和启示,使人读后颇有激动和感慨的思绪。
至于奇肆,是其对传统书法的深层理解和诠释。奇为奇逸,肆为旷达。奇肆为神、为韵、为情,其书表现的造型生动,黑白相间,左右揖让,浓枯相遂,组成了韵律般的节奏,尤其是他对枯笔的大胆运用,对墨色黑白大强度反差的处理等等,均让他的线条潜移默化地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
张坤山认为:书贵生,而忌熟。有了这般的思想,其书才彰显出生辣的感受。他不喜欢写熟悉的文字和诗句,而是信手拈来一些素不相识的诗文警句进行创作,以为这样才能有生的味道,免俗、免油滑、免轻佻。所谓辣,便是张坤山理想中的用笔老到沉着,老辣纷披,是线条运作达到一定层次的一种迹化。
从张坤山的书法作品中似能窥见到一种相对性和辩证观。他对传统渊源的挖掘、痴迷,并未使其放弃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吸取渗透,相反,他的创作观念随着传统根基的不断增厚,而愈来愈强烈地期盼调整和更新。无论是对现代派、学院派还是流行书风,甚至是日本的前卫派,他都能从正面予以借鉴、吸收和提炼。
张坤山的书风书路在宏观上看,一直属于探索性的。他没有过早地把自己恒定于某一定势之下,而是在不断深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渐渐而有秩序地调整着自己的风格走向。他亦不赞成个性风格大开大合式的跳跃性调整,旨在通过临习古人成法去影响和改变旧的风格面孔,以期洗刷创作上的病端,使作品更臻完善。
近年来,张坤山又把创作的视线转向章草,追求更加深入的古典主义艺术样式,他以宋以前的章草经典为根基,以近代章草大师沈曾植、王世镗、王遽常等为典范,他在这几家之间揣摩融汇,形成了个人的风格面貌。同时他还致力于加强对金文的探索力度,以最大的勇气和热情在商周金文中寻求营养元素。他也喜欢黄宾虹,他把古典金文和黄氏金文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个性化的风格品牌。这是他近期的创作方向,其对章草和金文的研究成果,我们将热情期待。
张坤山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修养,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通向碑学高峰的大门,为当代书坛碑学的创作开阔了通道。我们期待着更加艰辛的创作实践所赋予他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