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臣出生在湖南新邵县农村,是从农具和竹子上开始习字的。
他的爷爷识字。冬天,他常常在睡觉前陪爷爷烤火,爷爷便用火钳在灶堂的柴灰上写字教他。爷爷还经常把他带到竹林里,用柴刀在竹子上刻下一些字,教他去认。大哥比他大10岁,读过《三字经》、《百家姓》、《中庸》等,算是文化人了,逢年过节、婚丧红白大事,许多乡亲都请大哥写对联。他的书法启蒙人便是爷爷和大哥,耳濡目染,对书法有了兴趣。
“大跃进”时,队里让他去土坎上写石灰标语,一把锄头一箩筐石灰,先用锄头在土坎上把字刨出来,再依笔划填上石灰,老远便能看见。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参加“社教”,工作队安排他刻钢板、写复写;文革中写橫幅, 几个人一组,一人往墙上涂浆糊,两人贴纸,他只管提笔写字,从街头写到街尾。1971年初,他担任公社书记, 所写的毛主席语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至今还嵌在渠道的水泥渡槽上。
此后不久,他调到省体委,由此跨进了体育界。后又作为负责人办《体坛周报》而进入新闻界,尔后又拿起照相机,拍过许多很好的运动作品,涉足摄影界,声名初显。
尽管如此, 书法仍是他的至爱,并一直陪伴他退休进入人生晚年。
每次出差到岳阳,都为岳阳楼上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所陶醉,便反复临摩,每临一遍,对文中的境界似乎又有更深的体会,他也在书法中享受到了更大乐趣。时间一长,便觉得自己写的字无法与文章的意境相匹配,便一头钻进传统碑帖中找出路,发现自己特别偏爱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王体行书,便苦练《兰亭集序》与《圣教序》,有了体会后,便用王体风格书写《岳阳楼记》。他还搜集了古今名家《岳阳楼记》书帖十余种,反复揣摩比照,《岳阳楼记》至今已书写了数百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蝇头小楷到榜书大字,或行或草,获得书法界认可。书法家姜儒振评价他的书法作品: “布局合理,章法明快,线条舒朗,结体独特,法度自然,毫无雕琢之痕。笔行于纸如风行于水,自成一纹,完全流于情愫和胸襟,给人以爽快和舒畅之感。”著名书法家、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鄢福初评价说,“观克臣先生书法,有如白发长者,行走于古木参天白云深处,有临‘清风拂行衣’之境界,清旷高古,飘逸有神。”
去年冬,他书写的《岳阳楼记》八条屏被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后收藏,许多书法爱好者更是慕名收藏。请他谈体会,他说:“写字就是写自己。从内容到形式,都马虎不得。”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