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博客上的书法选集,按例我都要做一个序言来介绍一下作者的,说一些作者简介、作品赏析以及我与作者交往方面的话。在赏析各家作品的时候,常觉心有余,其实能力有所不逮。一切不过散人一时兴致之所至,不成正统,不揣鄙陋,正所谓博客家之言也。敬请赏光浏览散人博客的朋友见谅!
一
刘长久,温和敦厚,达观从容。
都说字如其人,知长久其人,赏读其作品,一定会感到此言信然不假。在他的作品中很容易体会到他内方外圆的品性,体会到他在知天命之年不争不求,泰然自处的人生态度。我在评赵伯光先生书法作品的时候用了一个“雍和”来说其气象,“雍和”一词用来说长久兄作品的整体气象,同样也是非常恰当的。
二
刘长久,1954年生于天津市,现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理事,天津市东丽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几十年痴迷书法艺术,孜孜以求,无论在入伍参军的年代还是后来进入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不曾间断;无论是当兵当卒,还是为政做官,始终都不影响其对书法技艺追求。
长久擅长隶书,已进入浑然古朴的境界。同时,长久的隶书中也显透着多年临写魏碑的痕迹,隐透着他方正的书法和人生品格。
虽然长久已经是多年的正处级干部,但是他的书法作品中丝毫没有官场中惯见的浮华躁气,丝毫没有官场惯见的骄横霸气,几十年始终保持着一贯而柔和的书卷气。长久,没有把官场的浮戾带入他的书法,他在官场中始终保持着书法人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三
相对来说,纪庆更推崇长久的隶书,而学江兄更推崇他的行草书。长久的行草书行文流畅,柔润不俗而随心自然,让人看着非常舒服。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角度,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欣赏趣味,大家的审美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这也是自然当然的。对于散人来说,长久的隶书和草书都是非常精彩的,都表现着他纯朴自然,儒雅文气的内在特质。
四
我认识刘长久,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和他有比较多的接触则在2004年以后。然而,我认识刘长久的书法,却早在1988年左右。
当时我在军粮城中学做高中英语教师,在当地看到过长久为一个饭店书写的匾额,是非常接近于正楷书的行楷书写法,敦厚圆润,清新自然。90年代末期在利津路一个茶馆中我看到过他写的两个书斋号类似的匾额,也是同样的风格。时隔多年了,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这几个匾额的具体的文字了,但是我依然还能记得当时心灵上所感受到的视觉愉悦。后来我当中学校长的时候,有机会和长久兄私聊,曾请他写一幅字,他非常爽快答应了,不过写过来的是他后来经常写的行草书,而不是我最最喜欢的那种稍微带有行楷味道的正楷写法。作为书法家,长久显然已经告别了写那种字的阶段了,他现在追求的是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写法。
长久坚信“精于一则尽善,通用智则无成”,他就是那种能够坚守十年二十年一以贯之的书法研习者,不顾名利荣辱。相对于我们这些什么都懂点皮毛而什么又不真正懂得的人来说,长久这种几十年的坚持难能可贵。孙学江兄总是替长久鸣不平,以为像长久这样的书法功底和书法造诣,本来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应该有更多的审美的受众。我同意学江兄的看法,也觉得长久不太善于营销自己,不太善于推广自己。
然而每次和长久兄坐在一起聊天,则感觉到他对功名荣辱的淡然自适,完全是一种超越了凡俗的恬淡。
五
抱朴守一,是老子道学的精髓,不知长久是否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是看刘长久的书法,则感觉他是领悟到了这种境界的。孔子说的“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用在长久身上,也非常贴切。
Copyright @ 2000-2009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京ICP备09103078号
北京联络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18号嘉华世纪C座805室 邮编:100000 电话:010-65157535
联系地址:香港湾仔打道50号马来西亚大厦1602室 联系电话:00852-51015163 00852-28346483 传真:00852-28930602/35520288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信箱 E-mail:hk_wenlian@163.com